千里奔赴只为信任 藏族男孩“扎西”来西安“种耳”记
“很期待三个月后弟弟的‘新耳朵’。”说着不流畅汉语的藏族小伙腼腆地微笑,在病床上的弟弟扎西(化名),今年20岁,他刚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整形医院完成了一期皮肤扩张器植入手术,右耳后的皮肤微微隆起,不通汉语的他用藏语说出了“日故”(期待)。
(资料图)
生长在青海省藏族自治区的扎西,一出生右耳就像个“腊肠”,期初家人以为是耳朵没长大,但后来耳朵始终没有变化,便带扎西到西宁医院检查,医生说这是“先天性耳郭发育畸形”,俗称“小耳畸形”,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尚且无法弥补。一家人失落地回到家中,但却并没有放弃,他们每隔段时间会再去医院询问,在扎西19岁时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有医生建议去外地做“耳再造”手术。
一期“皮肤扩张器植入术”后扎西(化名)右耳上方皮肤微微鼓起
“爸爸和我们都希望弟弟能有耳朵。”扎西的“小耳朵”是父亲二十年的心病,因为四个孩子只有扎西耳朵残缺,他和妻子万分愧疚。听到好消息,一家人立刻打听起能做耳朵的医生来。扎西哥哥通过网络查到了很多医院的联系方式,“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助理特别有耐心,我的汉语不好,她就慢慢解释,让我了解耳再造手术,所以我们决定来这里,来了以后服务也特别好、很贴心。”
2023年春节刚过,家中汉语最好的他便带着弟弟动身前往西安,在亲身听过整形医院院长 郭树忠教授每周一例行的耳再造科普讲堂,见到众多拥有了新耳朵的“小耳宝宝”后,他确信自己找对了。“他们耳朵像真的一样!”虽然语言不通,但看着周围其他患者的“新耳朵”,以及郭教授科普的内容,扎西眼里流露出期待的光芒。
世界每年约有500万先天缺陷婴儿出生,平均每5~6分钟就有一个,85%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120万,占我国出生人口总数的4%~6%。而像“先天性耳郭发育畸形”这样有外貌残缺的孩子,一定程度上会在成长中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或多或少会给他们幼小心灵留下阴影。
郭树忠教授例行科普讲座
郭树忠教授自称“拿刀的心理医生”,30余年的耳再造经验,他在与患者的相处中发现,除了生理上的修复,小耳畸形对患者心理造成的创伤更不容忽视。为了缓解“小耳”家庭们的焦虑与不安,避免少走弯路,郭教授在忙碌的手术之余,与他的“耳再造团队”常年进行线上、线下多平台联动的知识科普义诊,每周一上午八点半整形外科门诊的例行科普讲座,准时抚慰来自五湖四海“小耳家庭”的焦虑与担忧。
扎西家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以放牧为生。哥哥说,由于“小耳朵”,父母担心扎西被欺负,并没有送他去上学,儿时看着兄弟姐妹背着小书包上学,日落而归,他羡慕极了。
藏语中“小耳朵”被称作“耳那”,村子里还有和他一样的“耳那”,扎西并没有被孤立,可在成长中逐渐意识自己的不同后,扎西渐渐变得寡言少语起来。拥有完整耳朵是他的愿望,更是全家人的愿望。
师俊莉主任主刀埋入皮肤扩张器
“全包法耳再造手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扩张器植入术”,由美容外科主任师俊莉主刀,她在患者残耳后埋一个“气球样”的东西,叫“皮肤扩张器”,等患者回家自行注水护理三个月,进行二期“耳廓成型术”,将采用患者的部分肋软骨,由郭树忠教授亲自雕刻成“再造耳”的“骨架”,再植入扩张好的患处皮下,利用娴熟的临床创新技术,形成形态逼真的“再造耳”。
郭树忠教授查看扎西(化名)术后皮肤扩张器情况
在整形医院病区,语言障碍并没有阻挡住“郭树忠教授耳再造团队”医护人员们的热情,他们用专业的医疗服务让藏族兄弟俩放心与安心。带他们熟悉医院的环境,温馨备至的呵护,使扎西和哥哥并没有过于拘束,即使在异地他乡他们也并不孤单。
落日归山海,烟火向新晨。扎西和哥哥即将离开西安,让我们一起期待三个月后这个“零零后”藏族大男孩的“新耳朵”吧。摄影:陈超
来源: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