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资讯

各地各高校多措并举护航毕业生求职路 开拓就业渠道 做好就业指导

2023-06-16 13:24:47 杭州网

人民日报报道 开展访企拓岗、开拓就业渠道,健全服务体系、做好就业指导,帮扶困难群体、实施“宏志助航计划”,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为做好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各高校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思路举措,千方百计护航毕业生求职之路。


(相关资料图)

拓展岗位资源

精准对接供需

“学校邀请了山西省吕梁市的相关单位来校招聘宣讲,举办农林水利类专场招聘会,提供了合适的就业机会,满足了我的就业需求。”毕业后回到家乡山西工作,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届硕士毕业生石义妃的就业愿望。参加学校组织的山西省吕梁市专场招聘会后,她顺利地被汾阳市农业农村局下属单位录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罗建峰介绍,学校发挥农林专业人才培养优势,面向中西部地市组织部门发送人才招聘季活动邀请函,30余个地市受邀来校开展政策推介和专场招聘。同时,打造“小精专优”系列专场招聘活动,各院、所牵头发动专家教授、优秀校友等多方力量,主动邀请126家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进校,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800余个。

有效拓展岗位资源、精准开展供需对接,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记者采访获悉:各地各高校下大力度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更好匹配毕业生就业需求。

天津市注重开源拓岗,组建了由市教育两委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市人社局等28个委办局组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面向毕业生提供1.68万个政策性岗位,较去年增长10.3%。同时,将“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纳入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带动全市高校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走访企业9000余家,挖掘岗位7万余个。

黑龙江省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着力打造校园招聘“4个1”模式,即每天1次宣讲会、每周1场中型招聘会、每半月1场大型招聘会、每月1场“情系黑土地·就业在龙江”招聘会。目前,已举办省级校园招聘会、宣讲会5100余场,开展线上招聘会、宣讲会1万余场。此外,按照学校所在区域,组建片区高校就业联盟,促进就业信息、资源共享。

如何搭建全员促就业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院系两级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48个专业、400余名大学生积极参与供需对接社会调研、岗位信息搜集分享、招聘活动组织保障等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助力学子提早了解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岗位要求,实现在校学习与实习就业的‘无缝衔接’。”该校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说。

聚焦求职问题

精准答疑解惑

各地各高校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宏志助航计划”培训项目,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推动就业指导覆盖更多毕业生。

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提升专业度。

重庆师范大学毕业生梅春苗与就业指导专家钟敏之间的求职咨询,持续了3年。“从最初的大学生涯规划,到挖掘自身闪光点,再到大四阶段的求职咨询,钟敏老师持续、耐心地为我提供了详尽的服务。”在钟敏的持续鼓励和指导下,梅春苗成功入职福建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成为一名英语老师。

重庆市组建了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包括来自企业、行业、高校等相关专家近300名。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专家库专家每年为高校提供巡讲超200场、在线直播超20场,直接服务学生10万余人,提供个性化咨询超1万次。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是教育系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毕业生明确职业意向、提早做好就业准备、提升就业竞争力。对此,教育部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持续播出35期“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密集举办78场“24365线上招聘”活动,参会用人单位11.1万余家,提供岗位信息580余万条。

创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力求精准度。

“到基层就业如何办理户口、档案、党团关系等手续?”“什么是‘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聚焦求职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安徽省编写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切实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指导和帮扶。

同时,安徽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建立了定期会商、信息直报、统计分析、项目衔接、跟踪评价等制度,建立省、市和高校联系会商机制和工作调度机制,统筹推进岗位挖潜、推介和落实工作,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

关心帮助就业重点群体,增加暖心度。

聚焦学生实际困难,各地各高校细化帮扶举措,采取多样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方案,持续提供“有温度”“不断线”的就业关心和帮扶,助力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

宜宾学院针对重点群体毕业生专门开发《大学生重点群体就业指导》校本教材,要求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参阅学习提高指导服务能力。“学校通过党建‘十个一’帮扶等活动,搭建起党委、总支、支部、党员联系学生的桥梁,落实‘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宜宾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意愿强,但部分毕业生存在求职信心和技能不足、求职经济压力大等困难,学院定期开展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和求职技能。

鼓励基层就业

优化服务保障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也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注重就业教育,强化价值引领。

“老师,我想走出大山,像你一样考上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赵世豪赴贵州支教结束时,当地孩子拉起他衣角说的一席话,让他坚定了要做一名好老师的信念。大学四年参与支教20余次,如今赵世豪已顺利签订就业协议,即将走上讲台。“践行‘勤奋创新,为人师表’校训,我立志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赵世豪说。

东北师范大学通过“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教师教育模式,积极引导师范生提前感受、适应教师工作,坚定“强师报国”信念和决心。同时,积极宣传基层就业、留省就业等相关政策,发布基层就业倡议书,选树基层就业毕业生先进典型,开设《东师就业微课堂》,由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负责人领衔主讲,重点围绕基层就业政策解读、应聘面试技巧等开展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扎根基层、终身从教的职业理想。

今年,教育部开展首届“基层就业卓越奖”推荐活动,共确定奖励优秀高校毕业生398人,优秀指导教师60人。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重点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鼓励毕业生扎根基层、奉献基层。

健全服务保障,支持人才发展。

中南大学本科生马梦珂即将以一名基层公务员的身份去西藏报到。她坚定地说:“到基层去,拓展广阔天地,可以学以致用,实现自我价值。”

为了鼓励毕业生前往基层一线、西部地区就业,中南大学着力完善激励机制,设立“志愿支援国防建设奖”“志愿服务西部建设奖”,落细落实基层就业学费代偿等优惠政策。同时,学校成立职业选择能力训练实验中心,围绕基层党政部门实习实践、基层工作实务、事业单位和军队文职招录备考,分别推出“星火计划”“燎原计划”“春风计划”等系列专项计划,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求职能力训练套餐。

“引导毕业生扎根乡村、奉献自我,需要做好政策服务保障。”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比如,陕西省落实基层就业学费补偿代偿政策,发挥“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经费,设立创业资金,引导毕业生赴“秦创原”孵化基地求职创业,丰富学生创业体验。

据悉,教育部在5月至8月期间持续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从开展政策宣讲行动、精准拓岗行动、加快招录行动、网上招聘行动、暖心指导行动、重点帮扶行动等方面,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