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资讯

打造“Hui救助 暖万家”品牌 发放社会救助4千多万元 百事通

2023-06-16 19:19:45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张钟雯 枣庄报道


【资料图】

6月15日,市中区“聚焦惠民实事实施推动‘满意市中’创建”新闻发布会在区融媒体中心召开。市中区民政局、区残联、区人社局与光明路街道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市中区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2023年市中区社会帮扶领域聚焦惠民实事实施 推动“满意市中”创建情况。

今年以来,市中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群众对社会帮扶的新需求、新期待为目标,聚焦“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社会帮扶活动,兜牢民生底线保障,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对帮扶救助工作的认可度。

一、聚焦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全面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今年,再次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标准和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1-5月,共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4171.8万元,有力保障了2.1万名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通过悬挂标语、现场讲解、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解答群众问题2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

二是创新打造“Hui救助,暖万家”社会救助品牌。打造“会救助”工作队伍,开展全区民政业务培训班、社会救助业务交流会、民政干部走流程等活动,全面提升基层人员综合素质,变“本领恐慌”为“本领过硬”。编制“汇救助”帮扶政策,继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口袋本,重新梳理汇集12个职能部门35项社会救助政策,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建设“慧救助”服务平台,依托“益善”智慧服务平台、社会帮扶政策二维码、山东数字民政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智慧服务社会救助对象,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强化“惠救助”工作成效,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三项机制,让社会救助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变“群众烦心”为“群众舒心”。

三是拓展“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针对全区1126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经济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照料陪护、心理疏导、健康体检、休闲娱乐等服务。/span>

二、聚焦老年人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出台了《市中区基本公共养老服务清单》等文件,调整完善了基本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标准等内容,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供给精准度。起草完成《市中区养老服务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从八个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工作措施,明确近三年养老服务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二是强力推动爱心长者食堂建设。在全市率先出台《市中区爱心长者食堂建设实施方案》,利用镇街、村居现有服务设施,引进第三方服务团队,重点解决70岁以上老年人一餐热饭的问题。截至目前,已建成运营三屯村、杨河社区等爱心长者食堂8处,正在建设孟庄村、天桥村等爱心长者食堂7处。同时,依托爱心长者食堂服务阵地,开展特色为老志愿服务、大学生敬老服务等活动,从暖胃到暖心,进一步满足老年人专业化、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三是加快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区民政局今年将为28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在全面摸排、入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困难老年人身体状态和家庭环境评估的情况,按照“一户一设计、一户一方案”的原则,围绕地面改造、如厕洗浴设备改造、老年用品配置等七个方面,因地制宜、逐户制定改造方案,进行居家适老化精准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172户。

三、聚焦残疾人权益保障,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攻坚突破行动。区残联加大对上资金、物资、政策争跑力度频次,对内提升康复能力水平、扩大康复规模,通过专项资金安排一批,对上争取免费名额解决一批,协调康复机构免费救助一批,最大限度化解救助难题,残疾儿童救助工作实现量的突破。1-5月份,已投入专项资金150万元,向上争取免费救助名额29人,实现残疾儿童救助120余人。

二是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去年以来,区残联采取入户摸底核实、征求改造意见、精准改造项目,制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投入资金33万元,对520户困难重度低保残疾人家庭精准实施了太阳能安装、坐便器改装、坡道、低位灶台、护理床等无障碍设施改造,较好解决了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问题,真正让残疾人生活有“爱”无碍。今年计划改造完成300户,目前该项工作已完成招标程序,近期将实施改造。

三是助推残疾人就业。区残联联合区人社部门争取帮扶残疾人公益性岗位,134名残疾人走上公益岗,实现就近就业。组织3名残疾人参加省、市残联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联合“曙光一线”培训基地举办为期2天的电商直播带货培训班,22名残疾人参加了培训。举办全区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了农村贫困残疾人30名,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一技之长。

四是创新残疾人专属服务码。结合“三优”服务,设计推出残疾人专属“服务码”—《阳光助残一码通》,将残疾人证件办理、康复救助等六类业务纳入一“码”,做到一扫即清、扫“码”即知、“码”上就通。《阳光助残一码通》实现了区残联服务大厅、11处镇街残联服务窗口和全区17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把便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解决群众诉求

一是创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光明路街道创新开发了“党群户户通”平台,实现“12345”政务服务热线、党群户户通平台、入户走访等群众反映意见诉求渠道的“三网融合”,打造了一个干群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专属“云会客厅”。通过这一平台对群众的意见诉求实行闭环管理和责任清单的数字化督办,健全形成上下贯通的“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同时,依托平台的数据支撑、综合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推动形成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基层治理体系。

二是切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区人社局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以贴心服务、搭建平台、托底保障、落实政策为抓手,持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创业帮扶力度,进一步扩宽群众增收渠道、老百姓就业底气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258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21人,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高校直通车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8场次,583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3643个,达成就业意向2956人。同时,抓实抓细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在岗人员1544人,1-5月份为城乡公益岗上岗人员发放岗位补贴860.52万元、社保补贴269.28万元,拨付意外伤害保险补贴16572.5元。

三是开展“困难群众救助集中申办日”活动。在市中区开展“困难群众救助集中申办日”活动,确定每月6日,在镇街设置集中申办活动现场,在前期走访摸排的基础上,引导帮助群众现场提报资料、答疑解惑、宣传政策,全面落实社会救助“三主动”工作机制,对发现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促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推行实施社会救助申请提级复审机制,对说“不”的申请进行提级复审,对救助审核再把关,监督救助政策落实,对提级复审涉及的求助对象或有关人员实行重点监测,一旦符合条件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兜牢兜稳民生底线。

砥砺奋进曲,忧乐民生歌。今后,市中区将持续精准发力,顺应群众期待,守好民生底线,体现民生温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王娜在回答记者关于“区民政局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关于统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的问题时说,区民政局从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生活质量,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着手,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联系面广、动员能力强、对接救助对象灵活、服务专业等特点,通过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促进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相衔接、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等方式,统筹社会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大救助”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

一是拓展“物质+服务”救助模式。聚焦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经济困难老年人、重点困境儿童等服务对象,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开展周期性上门访视、心理慰藉、需求调查等服务,切实做到救助精准化、流程规范化、服务专业化,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今年以来,已累计为1126名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长2万余小时,获得服务对象的好评和肯定。同时加强特困人员动态管理,为全区684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制作信息卡和便携式“二维码”,方便紧急情况下路人快速联系、护送其回家。为市中区300多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经济困难老年人配备智能健康手环,实时监测老人所在的位置以及老人的生命体征情况,提高了动态管理水平。

二是搭建“E+N”救助平台。依托益善智慧公益平台,建立“特殊老人信息服务库”,组建益善红马甲志愿队伍,链接医疗、心理、法律等多方资源,建立互助支持网络,致力以老人居住地为中心,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通过安装650台智能呼叫器,为分散供养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安全监控等多元化的惠民服务,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资源统筹。截至目前,已为708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及部分经济困难老年人开展义诊义剪、心理疏导、代买代购等活动1.6万余人次,全面提升了特困老人照料服务水平。

三是打造“慈善+社工”救助联合体。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和慈善救助有效衔接,发挥好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大力筹集社会捐款,引导慈善组织针对困难群众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创新成立全省首家群团公益发展基金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和优势,联动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拓展公益基金募集渠道,开展多种帮扶活动,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生活质量、增强特殊群体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推进镇街社工站建设,依托社工站开展关爱“/span>

区残联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张振在回答记者关于“残联在提升残疾人满意度上,做了哪些努力”的问题时说,区残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聚焦残疾人需求,精准发力,着力提升残疾人幸福感、满意度。

聚焦保障助残,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精准康复服务,坚持救早救小,应救尽救,截至目前已为298名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救助,发放辅助器具300余件。完善就业帮扶,积极建设“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为辖区内的残疾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企业将简单的手工活交给“如康家园”中残疾人,残疾人可以就近就便完成就业,实现了双向合作共赢。目前,累计建成并运营8处,服务残疾人106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进行坐便器改装、护理床配备、坡道灶台改建等改造项目,2022年投入33万元完成改造520户,今年计划改造300户。

聚焦文化助残,丰富残疾人精神世界。年前,区残联举办了“新春送春联”文化助残活动,现场红幅铺展,书法家挥毫泼墨、妙句成双。除此之外,还举办了“书香市中·阅读有我”残疾人读书分享会,向残疾人朋友赠送《生活总有可取之处》《5%的改变》《人生》等经典励志书籍,并分享了读书的悦趣、感悟;六一前夕,组织了“花开市中 点亮星空”残疾儿童公益观影活动,向残疾儿童赠送了书包、彩笔等学习用品,观看了《新灰姑娘》动画片,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聚焦爱心助残,引导助残新风尚。区残联联合爱心企业开展公益捐赠帮扶,为市中区残疾人、基层残协捐赠5D冷暖移动空调370余台,帮助残疾人家庭、残疾人工作者清凉过夏。联合区特殊教育中心在社区设置爱心义卖展台,作品均为残疾儿童所做,义卖多彩非遗40余件。全国助残日期间,各镇街残联在属地开展爱心义诊、免费理发、政策答疑、关爱老年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发放惠残手册1500余份,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

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刘晖在回答记者关于“区人社局今年在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就业方面,推行了哪些举措和政策”的问题时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就业,市中区人社部门立足部门职能,以服务助就业,搭平台促就业,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工作:

一是贴心服务,社会帮扶助就业。我们依托、会同镇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跨部门数据比对、电话核查的方式,对辖区内重点服务对象进行排查,严格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广泛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政策宣介、就业援助等基本服务,今年以来,认定就业困难人员621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21人。

二是搭建平台,招聘活动促就业。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渠道,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直通车等线上线下招聘会28场次、为583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3643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956人次,采取服务下移、灵活多样、小规模多场次的方式,逐个镇街举办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活动,实现了把招聘活动开到镇街、开到社区、开到集市和老百姓家门口。

三是托底保障,公岗安置帮就业。广泛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用于托底安置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困难群众。及时转发市人社局等三部门《关于做好2023年第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上岗工作的通知》文件,结合市中区实际,对市下达市中区40人的任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下达,强化工作督导调度,目前市中区第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已全部上岗,今年以来已为城乡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发放岗位补贴、社保补贴1129.79万元、拨付意外伤害保险补贴1.66万元。

四是落实政策,社保补贴稳就业。依托政府门户网站、乡镇街道社区便民宣传栏,加大各类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今年以来为228名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社保补贴59.3万元、为吸纳91名就业困难人员的3家企业申报社保补贴32.04万元、为吸纳6名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2家小微企业申报社会保险补贴2.76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围绕群众关注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扩大群众知晓度,落实好各项政策,提升群众认同度;强化服务措施的落实。深入开展好各项就业帮扶活动,大力实施就业服务质量质效提升,组织动员镇街人社服务机构人员,广泛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摸底排查,掌握底数,了解情况,分类施策,推动人社政策精准直达。

光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郝静语在回答记者关于“光明路街道,‘党群户户通’平台是如何运转?在惠民实事办理、满意市中创建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的问题时说,“党群户户通”是由问题反映、志愿服务、信息资讯、营商环境等4个功能模块组成的“线上+线下”为民为/span>

“党群户户通”是回应群众呼声、解难题办实事的有效载体和快速通道。这个平台通过“一号一码一图一分钟”模式与N个专属网格员之间的闭环式协调运转,搭建了基层党员干部快速回应和办理群众意见诉求的桥梁和纽带。“一号”即专线标记的“0632-5123400”光明路街道党群户户通热线电话,工作时段内由专属网格员接听,群众意见诉求一通即应,非工作时段可一键留言;“一码”即建立党群户户通微信小程序,群众意见诉求经由专属网格员核实后,进入“党群户户通”平台形成受理工单,由“户户通”工作专班负责分门别类转派至所涉村(社区)或街道相关股室;“一图”即各渠道反馈的民生事项及办理进度实施“挂图作战”,通过电子大屏展示、办理进度实时动态更新;“一分钟”即事项办理进展通过即时短信、“码上办”微信小程序等形式推送告知,第一时间响应群众意见诉求。

“党群户户通”是满意市中创建的有效补充和创新实践。这个平台将意见诉求收集在基层、整改措施商议在基层,打造了为民为企的“家门口”综合服务阵地与舞台。在传统入户走访的基础上创新运用这一智慧化平台,优化改善了群众意见诉求响应慢、感知不到、转办效率低、宣传覆盖面窄、办理进度回复不畅等问题。在办理群众意见诉求过程中,小到灯泡损坏、垃圾清运、停车位划定等即知即改类问题,大到吃水困难、产权证办理、老旧小区改造等协调联动类问题,光明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明确责任清单、整改时限,形成系统闭环式管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群户户通“码上说、马上办”的运转模式,在惠民实事办理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自5月9日走访启动以来,共受理辖区意见诉求1767条,受理回复率100%,除供水供电、房屋产权证办理、道路整修、老旧小区改造等办理周期较长的事项外,已办结民生诉求1332件,办理满意度达96.87%,落实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属地责任,实现了群众满意、企业舒心的光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