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现实主义古装诞生记 【转载来源:新周刊】
长相思爆火,离不开台前演员精湛的演技,也要归功于幕后人员的精心筹备,从编剧(桐华老师亲自主刀,怪不得这么好,还得是原汁原味)到服化道,再到配乐,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幕前幕后人员苦心孤诣的成果。新周刊这篇文章讲解了长相思台前幕后,感兴趣的“相思病患者”可以看看(略长),反正我是中了很深的“相思蛊”。有两段话我很喜欢,标重点分享~— 杨紫对角色的理解:“小夭的命运不是因为得到几个人的爱而改变,从始至终都是小夭拯救自己。面对伤害,她不断将自己重塑,也在治愈自我。重塑和救赎,她最终是靠自己。小夭的生命力很震撼我,我自己代入她的处境,实不相瞒,真的会发疯。但她不仅存活下来,还能保持自己人性中的闪光点,心怀悲悯,治病救人,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救赎。”— 文学作品的优势在于它给读者提供的是一个不受限制的想象空间。文字仅需牵起一条引线,至于故事发生的场景,每个人都可以在头脑中生成让自己信服的画面。如果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核心是故事,那么有了美术和音乐的氛围加持,叙事才能更加完整并且具有可信度。(墙裂推荐大家看原著,结合电视剧,更有意思~)
~正文分界线~
01 组局
“长相思”项目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码盘过程,很多细节难以一一复盘,但其过程也没有那么复杂。
【资料图】
所有的起点都源自桐华的经典之作——《长相思》。
这部首发于2013年的古装经典作品,十年间一直备受读者喜爱。在2019年再版时,桐华不仅对文字措辞进行了修订,更对整个故事架构和人物性格进行了精进。最终,星莲影视的《长相思》也进入了腾讯视频的视野,双方决定共同开发这一项目。
对于一个大热IP而言,由原著作者出任编剧可能是避免“魔改”最坚实的保障。“长相思”项目正是如此,作为原著作者,桐华躬身入局。
“我在写《长相思》(原著)时怀着深深的爱,完全把自己放进故事中去写。”桐华说,在修改的时候,任何技巧上的娴熟、思想上的成熟都比不上发自内心的热爱。即使她发现这个故事在某种角度上或许留有些许遗憾,但也不会动它,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觉得把热爱保留在这个故事中,是更重要的。”桐华说,所以她在将其改编成剧本时,只会调整一些东西,但尽量遵从原著的脉络,而非再创作另外一个新的故事。
经过编剧的用心改编,“长相思”项目启动时,所有参与者看到的基本是故事的全貌,其完整性、流畅度、冲突点与刺激点都在自洽的逻辑链条中一一得以体现。星莲影视董事长、总制片人汤攀晶清楚地记得自己对剧本的最初印象。“它虽然是一个古装项目,但其中的人物具有现代性,尤其是女性,她对情感的选择以及个人成长,非常具有现代女性的特征。”这也是选择影视化该项目的重要缘由。
同时,对于平台而言,决定花力气打造一个项目的决心,有赖于腾讯视频内部运行的一套相对成熟的机制作背书:责编、策划、制片人、运营评估、商务等部门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评估内容的成熟性。
整个项目团队都很兴奋,好故事再叠加制作上的科学把控,让大家对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但这种兴奋并没有持续很久,或者说与兴奋点并存的是一种隐隐的焦虑。腾讯视频《长相思》总制片人李黎明认为,在古装剧赛道,如何让观众看到新意,才是难点所在。
于是,项目制作团队在导演的选择上颇下了一番心思,最终,决定由年轻导演秦榛担任总导演。“这并不是一个纠结的决定。因为我们看到了,导演是行业里特别认真、特别有创作激情的年轻人。”李黎明说道。
除了导演,另一项工作便是将合适的演员码齐。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杨紫就曾透露,多年前她就收到过该项目的邀约,这似乎更像另一种命中注定。汤攀晶用了“缘分”一词,李黎明亦认为,这是“天时、地利、人和”。谁也没有刻意等谁,只不过在合适的时机,有了合适的剧本、导演和演员时,再度相遇。这也是各方相互支持的过程,因为所有人想要把项目做到最好。
《长相思》本身是以女主角为主线,串联起整个故事,女主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小夭这个角色演绎起来难度很大,人物层次丰富且复杂,汤攀晶说,他们一直在等着杨紫。“杨紫不仅业务能力特别强,而且她与小夭有诸多共同点,譬如善良、生命力顽强、勤奋、聪慧。”
玱玹这个角色的人设很复杂——他隐忍,最终成为帝王之后,又带有霸气和城府,层次感多,因此需要一位演技好,能把尺度与细腻度拿捏好的演员。张晚意身上有种气质,包括他的眼神和整体表演风格,就与层次感多且不能一眼看穿的角色高度适配。
涂山璟的扮演者邓为,之前在腾讯视频的《遇龙》《重紫》中都有过精彩表现,他在古装作品中呈现的形象与演技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相柳则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角色,人设达到了极致,也非常有挑战,至今制作团队也都很感谢檀健次能够接下相柳的角色。这些好演员为了一个好故事聚在一起,也最终为《长相思》霸榜暑期档添上重要的一笔。
02 破题
《长相思》第一集用了大量篇幅从主人公的儿时讲起,与原著相比,以此切入更符合观剧心理。向观众交代清楚故事的前因与缘由后,剧情才能慢慢展开,故事便由此破题。
对此,桐华解释,写剧本与写小说不太一样。写小说时,作为作者,虽然她使用了第三人称,但整个故事还是跟随着女主走,通过女主的所见所感一点点展开。
“但做剧本的时候我需要用上帝视角,小夭和玱玹这条线,要让观众从一开始就能感受到他俩命运的羁绊,所以把一段小孩子的戏放在前面,这样观众看到玱玹出场拿着狐狸尾巴,命运的轮盘就开始转动了。如果我在前面不铺小孩子的戏,玱玹出场,那对观众来说就是个陌生人,达不到玱玹和小夭两个人的命运轮盘是在共同转动的感觉。”
《长相思》的故事由此展开,皓翎王姬小夭流落大荒,历经百年颠沛流离之苦,换了身份,成为清水镇悬壶济世的玟小六。在命运的轮转中,她与玱玹、涂山璟、相柳、阿念、赤水丰隆等人相遇,演绎了一场有关亲情、爱情、友情的人生大戏。
围绕小夭的不同情感线,呈现出真实且具有烟火气的情节,让观众沉浸于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之中。观众时而被虐,时而感动,在沉浸式追剧的同时似乎也看到了当代人的交友观与爱情观,这种“落地感”不仅迅速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还在对多条情感线的讨论中总结出可借鉴的亲情、爱情、友情等相处模式的范本。
除了项目内容的优质输出,《长相思》在运营上也玩出了新花样,三种玩法将剧中人物与情节延伸到了现实,运营上实现了新的破题。
据腾讯在线视频平台运营部电视剧IP运营中心负责人孙宏志介绍,《长相思》开播后,结合极致修罗场剧情,便陆续上线了“大荒相思榜”和“角色罚站墙”两大互动功能,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追剧情绪出口,正因为此,该项目运营实现了产品创新、用户互动、演员联动、外部热度四方共赢。
小夭换下男装,大王姬回归是整部剧的高光时刻之一,同时运营以“人形弹幕花墙”为加持,让这一幕成为了古装剧新的经典。
“人形弹幕花墙”也与剧情和价值观暗合,配合着小夭大女主的形象,她不再是清水镇的小人物小六,而是独立果敢的大王姬。似乎,这总结了也预示着小夭一生的境遇与命运——自我救赎。正如杨紫对角色的理解:“小夭的命运不是因为得到几个人的爱而改变,从始至终都是小夭拯救自己。面对伤害,她不断将自己重塑,也在治愈自我。重塑和救赎,她最终是靠自己。小夭的生命力很震撼我,我自己代入她的处境,实不相瞒,真的会发疯。但她不仅存活下来,还能保持自己人性中的闪光点,心怀悲悯,治病救人,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救赎。”
03 灵光
《长相思》总制片人汤攀晶和总导演秦榛,还无比怀恋拍摄《长相思》的那段时光,用她们的话说,每天都过得很快乐。但听了她们讲起筹备项目时提前一年半开始翻阅各种资料、古籍,为实景拍摄辗转于多地堪景、置景,拍摄时跨越横店的夏季高温,可以明显感受到成就一个项目背后的艰辛。
《长相思》在横店开机是在2022年3月28日,半年多的拍摄时间,遭逢了横店的酷暑。
秦榛回忆起那个夏天说:“当时特别热,最热的几天达到四十几摄氏度,天气预报已经不报了,预报屏幕都是红的,已经到了不写度数的程度。常常拍着拍着演员就倒了,中暑了。拍外景的时候,我们有很多带动作的情感戏,还有宣泄情绪类的戏,其实非常耗费演员体力,真的是一条拍下来大家就瘫倒在地上了。高温酷暑的时间还持续挺久。我们每天有每天的拍摄量,还是要保证又快又好地去完成它,所以其实也是想了好多办法。尽可能降温,给大家做一些更好的服务,让演员在这个环境里面能更加舒服一点,我们可以高效一点去完成拍摄。”
即便遭遇酷暑,所有人也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他们正是带着这份信念与坚持,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最终迈过了天气不可抗力的这道坎儿。
可能,除了这份信念与坚持,过硬的专业素质更是支撑着整个制作团队在面对重重困难时,能在冥思苦想的执着中最终生出灵感。
在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桐华屡屡被同一个问题困扰着——从二维的文字向三维的影像转化。
在文学作品中,一个人想要做某个决定,可以通过大量的心理活动描摹完成。譬如,小夭本意不想救涂山璟,但后来她又改变了主意去救人。在《长相思》原著里,这种转变是通过一段小夭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的,但在改编这段时,却令桐华很苦恼。小夭在救与不救之间的纠结必须通过影像化进行呈现,因为要给观众一个合理的交代——她为什么刚开始不救,后来又不怕麻烦要去救他呢?
在这场戏中,观众看到的是一朵花。这是桐华加进去的,在她看来,花在生死之间有一种象征意义,人们想到花,首先联想到美好、生命和灿烂。桐华在剧本中特意强调,那朵花开在阳光之下,阳光代表着自由。
“我想用这样的影像让观众理解,涂山璟在生命最后一刻,他选择了一朵花,而不是选择了半块饼。他精神上还是有着渴望美好、渴望自由、渴望温暖的东西。”桐华说,小夭也想起以前被人囚禁在笼子里的时候,她会不停地想要够一朵花,虽然她够不到,但她想要够的是美好与自由。在那一瞬间,通过一朵花就完成了三维影像的表达。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桥段,桐华带着整个编剧团队整整想了一天。当天早晨开会,整个会议的人都茫然无措,想到“头秃”。到晚上了,桐华决定出去走走,看看田野里的花,突然,她想到花可以作为自由与爱的象征。
“在做剧本的时候实际上有大量的这种东西,你必须要完成一个二维到三维的转换。让观众能够更加理解人物每一个决定的变化。大家看剧的时候觉得这个东西好像平平无奇,但在那地方卡壳的时候,我们编剧是花了一天的时间把这个卡壳跨过去的,不容易的。”桐华说。
除了剧本改编层面的难题,拍摄过程中,团队几乎遇到了拍戏过程中能够遇到的所有的技术难点。
该项目有多段复杂的水下戏份,需要团队做大量的前置工作。首先,在拍摄海底的戏之前,秦榛说剧组做了很多预设方案——全部水拍,或者一半旱拍、一半水拍。但最终这两个方案都被推翻了,“我们还是决定选择全部旱拍”。
回忆起选择旱拍的决策,秦榛说,这段剧情并非女主落入海中被救这么简单,而是人物在海底要演绎比较复杂的剧情,如果选择水下拍摄,对于复杂剧情的呈现就会有很大的难度。放弃旱拍和水下拍摄相结合的方案,是因为他们发现这会使这段情节的风格看起来不够统一。
秦榛说,剧组尽可能地将准备工作都前置了,不把压力都压在拍摄现场。譬如,海底与雕背上的场景,会全部提前画好详细的分镜,有的场次甚至做了特效预演,然后拿给演员看。因为在拍摄这些场景时,演员都是无实物表演,此时,导演一定会跟他们提前沟通,让演员明白他们将置身于何种情景之中、需要拍摄几组此类的镜头等,以便他们更清晰地理清表演思路。
为了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拍摄团队专门花了一天时间先行试拍。
在纯蓝布的环境中,团队做了一个非常大的水池,里面灌满了水,把模拟营造出来的海底环境效果通过大灯折射到演员身上,同时,演员用威亚吊在半空进行拍摄,以此模拟在海里的漂浮感。
实拍后,通过合成特效来研究海底效果应当如何呈现,如此反复地不断调整,直到效果逼真为止。试拍通过后,才真正投入拍摄。
不仅仅这场难拍的海底场景需要后期特效的辅助,纵观整个“长相思”项目,诸多场景都需要制作大量的后期特效,而整个剧组把这份“较真”落实到了项目的每一个细节中。
此外,在音乐制作上,把每一首歌都做出区隔度也是非常烧脑的。《长相思》一共有9首歌,以此来表达“相思”这个主题,配乐超过100首。对于音乐指导董冬冬和陈曦而言,9首歌都写情感才是最难的。其中有4首是他们合作完成的。
“其实大家发现一首好听的情歌,它的旋律是不能有太多变化的,是一定要让听一遍能记住的,它的好听程度、它的虐心程度不是用曲子的变化去形成的,而是你要写的这个旋律更符合大众的心理。”董冬冬说,他必须突破自己,每首都不能一样,虽然这些都是虐心的歌,但是每一首的度都不一样。
导演和制片人听完这9首歌后,都觉得不仅每首都不同,还有很多主题层次上的变化,曲风从各个角度去诠释什么是“相思”。“我觉得听完这9首歌,大家应该明白‘相思’有多少个面了。”董冬冬说。
现在回想起项目制作中的难题,作为总导演,秦榛自陈压力肯定是有,但也没有想太多。这个项目的框架大,世界观也大,更要一个一个问题去落实、解决,每个画面都是各部门合力产出的,所以就把方向定好再去实施推进。
“其实,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秦榛说。04 灵光
主创团队在专访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现实主义古装剧”这一概念。
李黎明认为,落地非悬浮的核心有两点:一是艺术与科技驱动下的娱乐升级;二是多赛道多元化。
“《长相思》的题材本身是很难落地的,而在那个世界里做的事情要如何映照一下现实?所以,我们长期坚持做‘古装现实主义’,比如《梦华录》《星汉灿烂·月升沧海》到现在的《长相思》,其实都包含‘古装现实’元素。观众在看剧集的时候会发现,它离我们并不远。《长相思》里,这四段感情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我觉得大部分人都可能经历过:有的人在一起就是互相支持;有的人能照顾你、给你治愈;有的人可以给你的人生带来全新的人生体验。这些可能你都会经历。但你怎么选择?所以从我们制作的角度上来说,肯定是要提供多元化的内容和作品,来达到情感共鸣,让观众能够在剧集中获得更多的情绪价值。”
汤攀晶希望《长相思》的打造方向更像是:古装版的《理智与情感》。
当然,除了从剧情与价值观上打造“落地感”之外,秦榛认为,该项目在拍摄时非常注意场景细节甚至转场画面的打造,他们只有兼顾情感与画面呈现的风格相匹配,才能让观众感受并接受这份“落地感”。
显然,出现在画面中的服化道以及配合画面与故事发展的音乐都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让人物在虚构的时代背景之下落在土壤上,面目熟悉,情感共振。
文学作品的优势在于它给读者提供的是一个不受限制的想象空间。文字仅需牵起一条引线,至于故事发生的场景,每个人都可以在头脑中生成让自己信服的画面。如果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核心是故事,那么有了美术和音乐的氛围加持,叙事才能更加完整并且具有可信度。
其中,清水镇便是真实感的体现之一。所以,主创团队坚持在横店打造一个真正的“清水镇”。
定调之后,团队面临的是繁复细致的准备工作。
清水镇的实景拍摄是《长相思》美术设计中的一大亮点,从剧情来看,“三不管”的清水镇是一块飞地,为小六曲折的人生提供了难得的平静温馨,这里是轻快、纯真、质朴的。“在专业的影视创作中,空间叙事是影视语言的重要组成。而搭建实景空间给演员的现场表演提供了很大的辅助,帮助演员更好地进入角色,呈现更加真实自然的表演,同时也会让荧幕前的观众更有代入感。”
美术总监郑辰毫不否认搭建实景的重要性,只是这个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选址是第一个考验,需要从交通、光线角度、水流、地势、植被以及诸多衡量因素出发。在后期的搭建和道具制作中,为了营造出一个更真实、生活化的场景,我们的团队成员在许多不易被察觉的细节上也倾注了无数心血,它们都丰富着画面的信息量。这恰好就是区分影视品质的重要标准”。
郑辰认为:“不管从西方还是东方的美学角度,人对于美的感受其实是共通的;而审美相对会比较个人化,无论诗歌、绘画、影像、音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去理解。”
在郑辰看来,《长相思》是一个具有宏大世界观的古装爱情故事。“考虑到爱情故事的受众群体对于审美需求会更加细致,无论是色彩搭配还是风格的选择,我们都追求一种完整而友好的设计。”
剧本设定中的三个不同地域各有特色,渗透在服装、室内设计等环节中。水绿色的服装和室内的纱幔体现着皓翎的轻盈飘逸;辰荣的关键词则是繁复、奢华,象征权力的紫色和衣襟上金线镂织的纹样都刻画着这里的繁荣,室内也以古朴的木质结构为主;西炎则代表了粗犷和野性,多用墨黑色的简约服饰,朝云殿的设计更是凸显了这里“尚武”的风气,场景搭建以汉代古建筑为灵感,同时结合了敦煌地貌,室内的青铜器及图腾也是从古代文物中提取元素制成的变体。
在观看过程中,记者对那些超出常人视觉经验的繁茂植被产生了兴趣,郑辰大方透露了其中的细节,“真假植物比例各占一半左右。清水镇里大多是我们特意收集和培育的一些有趣的植物;需要配合营造地区风格的外景植被多以仿真植物为主。繁茂的植被其实是基于场景的设计,剧本设定是一个久远的时期,而植被的蛮荒感或是精致感都是可以有效地呈现氛围的。结合剧本的地貌设定,每个地区植被的密度都有区分,植物的类型和色调则根据人文特征而定,从而体现出不同环境的特点。另外有一个小彩蛋是:剧中的花都是有花语的,希望有心的观众可以去寻找”
《长相思》的故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长久以来受文化浸染而形成的民族性格,其中有儿女情长,更有家国大义、亲情、友情。在董冬冬看来,“剧名之所以叫《长相思》,是因为这是一个缠绵悱恻、爱而不得的故事,剧中的每个人都展现出复杂的情感,又都有遗憾。每个人物都有属于他的主题曲,都是对照着画面和剧情创作的”。这种创作方法让音乐都产生了落地之感。
剧中陪伴玱玹的除了小夭,为角色特别创作的音乐《成王之路》也出现在每一个于他而言重要的节点上。“玱玹是这部戏里最后的君王,他的主题曲应该是大气的交响乐的感觉,无论是玱玹登基,还是他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这个主题音乐在帮助演员升华表演。”
在《长相思》中,每段旋律在何时何境出现都经过精心设计。例如,主题曲《万物不如你》首次出现在第1集,儿时的小夭与玱玹一别百年,这里是主人公们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随后在第18集中,玟小六正式回归小夭,这是第二个转折点;再次出现就到了第22集,小夭舍身救下玱玹,是两人情感羁绊的一次爆发。
“无论是选择歌曲还是配乐,优先考量的一定是音乐和此处剧集画面的适配度。这些场景有的地方是有台词铺陈的,音乐在这里既不能抢戏,也不能仅仅沦为背景。因此在创作阶段,我们会对着画面去定制。它不是一首单纯的悲情基调的歌,所有人的情感连接从小夭这里开始,每一次离别、牺牲、重逢的对象都是‘你’,正所谓‘万物皆无光,只有你的眼明亮’。”董冬冬说道,“《长相思》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被许多观众喜爱,也是因为它的情感表达足够有层次、足够动人。在这一点上,音乐的使用与剧情高度适配才能有机会做到锦上添花。”
正因为一群人的爬坡过坎,才让一部古装剧与现实世界达成了共鸣。在剧集播出之初,一众观众就确诊自己为“相思病患者”,掀起了边追剧边“相思”的热潮,这也让剧集播出之后成为今年暑期档当之无愧的“剧王”。显然,《长相思》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重拾了观众对古装剧的信心。可见,项目团队幕后扎扎实实走的每一步被放到台前之后,总是能够让用心观剧的人感受到最大的诚意和被尊重。